朱光輝:踏火逆行,只為托起生的希望
“我們多靠近一分,被困的人就多一分生機”
金山網(wǎng)訊 在全市消防隊伍里,朱光輝是個廣為人知的名字。作為丹陽市濱江政府專職消防隊隊長,他不僅是一名久經(jīng)考驗的指揮員,更是一名把“敢打硬仗、能打勝仗”信念刻進血脈的消防員。
在隊員眼中,他沉穩(wěn)冷靜,關鍵時刻總是敢于沖在前;在家人心里,他或許是那個經(jīng)常缺席的父親、兒子和丈夫,卻是無數(shù)家庭的守護者。他說:“火焰會熄滅,傷口會愈合,但我們走過的路、救過的人、堅守的信念,永遠不會消失。”
“火場無畏”,帶著恐懼仍然前行
“真正的勇敢,不是沒有恐懼,而是帶著恐懼依然前行。”這是朱光輝在一次演講時說的話?;饒鲋?,高溫、濃煙、爆燃風險時刻存在,每一個人都可能感到恐懼。朱光輝坦言,對他而言,最恐懼的瞬間,并不是火舌撲面或熱浪灼身,而是明知道里面有人等待救援,卻因濃煙與高溫阻擋無法再前進一步的時刻。“那才是真正的恐懼。”
正是在這樣的心理關口,朱光輝選擇了“再向前一步”。他常對隊員說:“我們多靠近一分,被困的人就多一分生機。”在多次救援行動中,他毫不猶豫地帶頭沖鋒,把恐懼壓進心底,把希望留給別人。
“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:等它爆炸,或是沖上去。”回憶一次處置油罐車著火的危險任務時,朱光輝說,自己當時沒有多想,只覺得必須把火壓住。那一刻,他的抉擇是本能的——不退縮,不放棄。
“舍家為眾”,讓牽掛成為底氣
每一次出警,都是一次與家人短暫的別離。朱光輝的手機里,存著妻子和孩子的照片,鎖屏上是一張全家福。面對采訪,他直言不諱:“每次在進入火場前抬手看時間,瞥見家人的照片,心里就會想——如果我退了,被困的人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他們的家人了。”
這種念頭,支撐他一次次沖進火場。在一次持續(xù)超過20小時的撲救中,他帶領搜救小組反復進入火場,頂著高溫和坍塌風險尋找被困人員。當身邊的戰(zhàn)友因體力不支撤出時,他第7次踏進火場,最終將兩名被困人員安全轉移。
“怕不怕?怕!”朱光輝的回答毫不掩飾,“但牽掛不是退縮的理由,而是必須贏的動力。”
“精武強能”,用專業(yè)贏得主動
朱光輝深知,火場的勝利不僅靠勇敢,更要靠真本事。他常引用上甘嶺戰(zhàn)役中的細節(jié):“戰(zhàn)士們在坑道里練瞄準、摸地形,把每一分力氣都用在刀刃上。”在他看來,消防工作同樣如此,“勇氣不能光靠熱血,得有真功夫托底。”
因此,他格外重視實戰(zhàn)化訓練。無論是高溫環(huán)境下的破拆還是濃煙條件下的搜救,他都要求隊員達到“閉著眼也能完成”的程度。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則,在訓練場上和年輕隊員一同摸爬滾打。
一次救援中,面對復雜廠房火災,他憑借對建筑結構的熟悉和多年的訓練經(jīng)驗,僅用幾分鐘就做出精準判斷,帶領隊伍完成關鍵堵截,避免了火勢蔓延。戰(zhàn)友們說:“跟著朱隊長干,心里有底。”
從坑道到火場,踐行“火焰藍”的誓言
談起為何在演講中選擇講“上甘嶺”,朱光輝眼神亮了起來:“志愿軍在坑道里守陣地,就是在生死關頭不低頭、不退縮。那種精神和我們消防工作很像,直面危險、不放棄,這就是我們的職業(yè)特征。”
對他而言,火場就是新時代的“陣地”,消防員就是和平年代的“戰(zhàn)士”。每一次出警,都是一次守護生命的戰(zhàn)斗,每一次歸隊,都是一次使命的兌現(xiàn)。
如今,朱光輝已帶領丹陽市濱江政府專職消防隊參與處置了無數(shù)次滅火救援任務。他沒有留下多少豪言壯語,但在戰(zhàn)友們眼里,他就是最值得信賴的“主心骨”;在群眾心中,他是“火場不退”的守護者。
從坑道到火場,跨越的是時間,不變的是信念。朱光輝用執(zhí)著與堅守,讓“戰(zhàn)斗意志”在新時代的火焰藍中熠熠生輝。(記者 陶立波 通訊員 朱玨彧)
責任編輯:董禮